奇觀式感官體驗 招喚歷史的浮光掠影 「雞籠中元祭」《潮海渡》

奇觀式感官體驗 招喚歷史的浮光掠影 「雞籠中元祭」《潮海渡》

奇觀式感官體驗 招喚歷史的浮光掠影 「雞籠中元祭」《潮海渡》

  • 2019-09-08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游富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仁山仁海藝想堂有限公司

觀演時間:2019年08月16日(五)19:30

觀演作品:《潮海渡》

觀演地點: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

劇照提供:Photo by How  Chan  ; 張逸軍 提供

 

 

「雞籠中元祭」至今已有160餘年的歷史,在早期漢移民開發史上,基隆是漳、泉械鬥的歷史現場,當地仕紳為平息紛爭,協議將死難者合葬、建廟祭祀,名為「老大公廟」,並在每年的中元節日,按姓氏輪流主普先民;以地緣姓氏取代血緣宗親,以賽陣頭取代打破頭,成為雞籠中元祭重要的地方特色。

2017年應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之邀,前太陽馬戲團舞者張逸軍結合在地團隊特別創作《共願聚香火》舞劇,作為雞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的開幕節目。藉由「遙渡黑水溝」、「共願聚香火」、「明燈渡海眾」三個主題,詮釋雞籠中元祭百餘年來的文化意涵。今年的《潮海渡》可以視為「劇場版」的《共願聚香火》,原作三十多分鐘的演出長度,一口氣拓展至一百二十分鐘,表演場地從開闊的街頭移至室內劇場,原先的三個主題也分作五卷,包括「溯」、「潮」、「濺」、「瀟」、「渡」,但仍是在《共願聚香火》的基礎上發展而成;在主題內容不變、展演時程又增加的情況下,編導以當代馬戲的形式(相對於傳統馬戲以動物的技術為主,當代馬戲回到以人為中心,透過身體技術探索、建構人與物件、空間的關係),將在地精神、民俗技藝與現代劇場進一步融合。

臺灣屬於海島的地理環境,在近代文明史上,世界不同文明、族群的來往流動,造就了臺灣多元的文化生態,「流動性」也是《潮海渡》反覆出現的主題。從開演前,導演安排表演者走下舞臺,穿梭在觀眾席內與觀眾互動;由於演出團隊全為當地的學校學生、社團【1】,現場觀眾也是以當地居民為主,互動現場十分熱絡。演出中演員也數次進入觀眾席,將表演區延伸至觀眾席內,試圖打破鏡框式觀看方式(受限於既定舞臺區與觀看區)的用意十分明顯。然而受限於空間限制,表演者的流動並無法如街頭版為作品提供一個更開放的觀看途徑(觀眾可自行決定觀看重點,並創造敘事空間);取而代之的,是導演藉由各種劇場元素所創造出的各種奇觀式的感官體驗。

除了人的流動外,藉由舞臺畫面的快速建構與消散,觀看視角的流動與移轉是《潮海渡》的重要特色。導演張逸軍強調,與街頭版相比,劇場版「更拉高藝術性跟挑戰性的高度」【2】,這裡的高度不單指抽象的藝術性和挑戰性,更是指物理空間上的表演高度(高空特技表演),而這是在街頭版中所無法做到的。《潮海渡》的開場是讓人驚豔的,舞臺上降下一個人高的黑幕變成布袋戲的彩樓,表演者以操偶的方式模擬黑水溝的凶險以及船難的發生,隨著背景音樂從北管【風入松】換成節奏感鮮明的電子音樂,拉起黑幕,映入眼簾的又是一座在空中搖晃的巨大三角鐵架,三位高空表演者在鐵架上攀爬、晃盪、輪流換位,並作出高難度的驚險動作,象徵先民渡海赴臺時對抗惡劣海象的經過。高空特技的現場性與危險性,引發觀眾的心理情緒,也將船難的意象從物件模擬到肢體具象,觀眾當下如同體驗臺灣開發史裡最驚心動魄的一刻。

在漳、泉械鬥的場景中,雷成壇的樂師分別以殼仔弦(福祿)演奏【車鼓調】,以吊鬼子(西皮)演奏【緊三通】,表現兩派人馬各自的文化背景與信仰差異;雖然大部分的表演者並非專業演員和舞者,但所有人在臺上奔跑、對打過招、叫囂嘶吼、奮力一搏的情景,可以深刻感受到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曾經為了生存作出的掙扎與衝撞。紛亂平息,屍骨遍野,一塊巨大的白布進場覆蓋整個舞臺,光影透過布幕,人影搖晃,漳、泉械鬥的歷史刻痕化成浮光掠影一閃即逝、卻又如影隨形、揮之不去。隨著清幽的笛聲緩緩飄出,光影的流動結合澄淨渾厚的人聲吟唱,除了悼念在械鬥中死去的先民,也是將他們的故事繼續傳頌後世。

為了將雜耍技藝融入表演,編導以情節需要帶出雜耍特技,如中正國小藝鈴隊的螢光扯鈴,象徵在械鬥中死去的無名亡魂化作磷火;又如雙方和解、共同建設家園時,村民表演舞流星、砌磚的雜技項目;透過表演者的精湛技藝,確實為演出增添精采度,雜技的展現也不逾越情節發展之外,只是作為單項技藝的展現來說,過程有時仍過於冗長而顯得刻意。

演出尾聲,一幅巨大的主普壇照片投影在布幕上,透過布幕可見人影在白煙裡走動,而後巨大投影打向觀眾席,雖然觀眾未能見到投影內容究竟為何,藉由表演者舉著白色船帆在舞臺上來回走動,投影打在船帆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早期庶民生活的老照片,隨著表演者移動,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記憶與庶民生活重現當下,編導利用投影與特效再度招喚歷史的光影浮現眼前。在時間的流動下,導演用奇觀式的感官體驗捕捉並重現歷史的瞬間,開啟當代觀眾對在地人文歷史的記憶與想像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【1】包括創造焦點eye catching circus、雷成壇、崇佑影音科技大學、基隆市立中正國中、基隆市中華國小兒童獅團。
【2】引自演出節目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