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美覺」敘事背後的人工斧鑿 –秀琴歌劇團《重臺夢迴》
- 2019-12-14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 游富凱
演出團隊:秀琴歌劇團
觀演時間:2019年11月16日(六)14:30
觀演作品:《重臺夢迴》
觀演地點:臺北大稻埕戲苑九樓
劇照提供:秀琴歌劇團提供
秀琴歌劇團的年度新作《重臺夢迴》,改編自清代惜陰堂主人的白話章回小說《二度梅》,小說主角梅良玉和陳杏元之間曲折坎坷的愛情故事,一直是各地方劇種經常上演的故事題材。【1】《二度梅》也是台灣歌仔戲內臺時期的經典古冊戲,1960年代隨著電視歌仔戲興起,由許再添先生為新戲創作的主題曲調【二度梅】,旋律婉轉動聽、柔情綿長,如今仍然受到觀眾的喜愛。此次《重臺夢迴》的劇本,將原本龐雜的人物情節刪繁就簡,保留「重臺送別」、「梅花落院」、「梅開二度」等重要情節段落,試圖讓情節發展集中在梅、陳兩人從相見、相愛、分離、思念到重逢的愛情發展經過。全劇唯美浪漫,【2】充分展現團內「黃金三角」張秀琴、莊金梅和米雪等人的舞台魅力。
《重臺夢迴》雖是年度新作,但如何改編《二度梅》此一經典,儼然是導演和編劇須要思考的問題。《重臺夢迴》主要劇情講述,唐肅宗年代,奸相盧杞結黨弄權,以通敵文書誣陷大臣梅伯高叛國,梅府上下死於非命,僅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脫。良玉為求避險改名王喜僮,流落世伯陳日升府中當園丁。一日,陳日升在花園拜祭花神綠君與亡友梅伯高,良玉見雙親牌位難掩悲憤痛哭,身分因此曝光。陳日升見良玉一表人才,便將女兒陳杏元許配良玉;然而肅宗聽信盧杞讒言,下旨命杏元前去北地和番。良玉送杏元行至重臺關外,二人離情依依,被迫分別。陳杏元前往北地途中,跳下懸崖以死明志,所幸得新科狀元鄒伯符一家所救。鄒伯符欲為梅家平反,用計扳倒盧杞勢力,梅良玉與陳杏元又再度重逢。
此次演出依上述情節共分九場,前面四場主要講述梅府家變以及梅、陳二人相識經過,第五場「重臺送別」是全劇重要轉折,二人被迫分離後,情節敘事主線轉移到陳杏元身上。下半場隨著陳杏元被鄒家救起,看似悲慘的遭遇才開始出現轉機。若與原小說內容相比,編劇捨棄了陳杏元之弟陳春生與漁家女周玉姐的情節線,而集中在梅、陳二人的愛情故事。此外,在小說中梅良玉與陳杏元的再度重逢,起因梅良玉改名穆榮,輾轉流落到鄒府,憑藉金釵與陳杏元相認,但編劇顯然意不在此,而是更強調鄒伯符如何扳倒盧杞;其中關鍵證物,是當鄒母救起陳杏元後,發現身上有封番邦國師所寫之信,並附有番邦狼主字跡。此時觀眾才得知,原來番邦國師竟是陸福齋(與梅、陳兩家世交,後出家化名香池和尚),並要杏元以此證物為梅家平反。雖然此段情節設計,是全劇一大亮點,或可能源於早期內台本演出時所編排之情節橋段,然而由此衍生的問題在於,原本龐雜的出場人物與情節敘事,在刪減過程中如何保有角色人物發展的完整性。
如第三場「梅園祭天」中,梅良玉遭逢巨變而流落陳府改扮園丁,但情節並未交代梅、陳兩家關係為何,若是世交,梅良玉何以不表明身分,情願隱姓埋名?若不相識,則陳日升在梅園悼念梅伯高所引起良玉的悲憤反應,則又顯得刻意安排。【3】在同一場景中,梅良玉先是祭拜雙親,後與世伯相識,而後又與陳杏元成親,諸多事件集中在同一場景發生,較難深入刻劃人物內在的心境轉折。又如第七場「夢境成真」中,以夢境的方式呈現番邦國師迎接杏元前往北地,途中杏元跳崖尋死;然而此處伴隨陳杏元出場的,是以香池和尚的角色出場,如此安排固然是為呼應前者番邦國師的真實身分,同時也埋下伏筆。可惜的是,藉此觀眾未能很好地將番邦國師、香池和尚和陸福齋三名角色連結,作一人想,並且當杏元醒後,觀眾才透過人物對話得知原來夢境是真。而陳杏元的丫環翠華代替陳杏元和番一事,對於熟悉《二度梅》的觀眾來說,或許早已知悉,但在演出中卻僅是透過鄒母口中道出,多少讓觀眾有錯愕之感。
由於情節被大量縮減,編劇針對原角色人物依其敘事功能,進行選擇性地刪減與合併,而無法較好地顧及每個人物的發展與設定,如反派人物盧杞與黃嵩,被塑造為典型的反派人物,沒有更深刻的內在動機與心理活動,在劇中只是一味地陷害忠良,使得反派人物的處理不夠立體,角色形象也過於單一平面;劇中皇帝刻意表現出昏庸無能,盡是一味聽信奸佞讒言,失去角色自我思考與成長的能力。儘管飾演皇帝的米雪表現讓人驚豔、扮相俊美,走下龍座時演唱【七字連】接【七字白】,整個人意氣風發,但因為人物設定的關係,削弱了演員本身挾帶的舞台魅力。
從舞台效果來看,整體演出換場流暢、排場熱鬧,主要演員張秀琴、莊金梅、張心怡等人表現精采。第一場「才子佳人」舞台上表現出市集熱鬧的場景,十分自然生動,一段梅良玉假扮算命先生親近的陳杏元的橋段,表現的活潑生動、逗趣詼諧,隨著兩人演唱【二度梅】表露情誼,也為接下來的梅良玉遭逢巨變,埋下情緒轉折的重要伏筆。在第五場的「重台送別」中,莊金梅先是唱【三步珠淚】使人揪心,而後張秀琴、莊金梅連唱【宜蘭哭】、【相思哭】、【重臺別】、【運河哭】等曲調,二人互訴衷情、離情不捨,緊緊扣人心弦。而張心怡在上半場扮演梅良玉的僕人喜僮,表現幽默風趣,口白俏皮可愛;下半場則又飾演翻轉局面的重要人物鄒伯符,兩者形象落差極大,表現精彩。
全場音樂曲調變化豐富,完全凸顯張秀琴與莊金梅的唱功實力,同時加入幕後幫唱,襯托情節所須氛圍。劇中曲調多以傳統【七字調】、【都馬調】和其他常用小調為主,新編部分則有【重臺別】、【北荒狼煙】、【重臺夢迴】、【梅開二度】等。全劇以音樂旋律推動戲劇張力和烘托角色內心,尤其在一悲一喜、一怒一怨、一冷一熱間,彼此調劑得宜。其中第六場「重翻奇案」,先是讓鄒伯符唱【漢調】怒罵盧杞,而後陳日升唱【四空反】、【唱調仔】,鄒伯符再唱【錦什調】,展現要為梅家平反的決心。雖然此段情節和其他場次相比較為簡短,但透過旋律和節奏的加快與凝聚,成功營造出即將反敗為勝的氣勢。此外,這次演出也在多處安排幫唱的橋段,如在第二場「忠良遭害」裡,導演安排梅良玉躲在門後,目睹雙親和喜僮慘遭殺害,內心悲痛的梅良玉卻無法出聲,此時後臺幫唱【化蝶】,旋律歌聲緩緩流出,足以撫平台下觀眾壓抑憤恨的情緒。整體來說,音樂表現相當成功,讓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為了適應現代劇場演出形式,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,早期流行在內臺或外臺的歌仔戲經典古冊戲,都勢必要經過重新修編,要將以往連續幾天演出的連本戲,濃縮至一個晚上的演出時間,本身並非易事。今年規劃戲曲中心2019「看家戲再現」的蔡欣欣教授曾指出:「我們怎麼樣去蕪存菁,把好戲的精華承襲下來,同時又挹注現代劇場美學,錘煉出可以符合現今觀眾審美的當代看家戲?」【4】不管是改編經典,或是舊戲新詮,傳統經典劇目與現代社會、觀眾的對話將一直持續下去。回歸到戲劇演出的本質,改編後的情節敘事是否符合邏輯,角色人物的刻畫是否深刻動人,仍是在改編經典或新作創作過程中,需要思考與琢磨的重要關鍵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註
【1】如京劇有《梅杏聯芳》、《陳杏元和番》;漢劇有《罵盧杞》、《重台別》、《漁舟配》、《陳杏元和番》、《落花園》等,川劇則有《重臺別》,其他如湘劇、徽劇、豫劇、秦腔、河北梆子、越劇、評劇等均有此劇目。見陶君起,《京劇劇目初探》。北京:中華書局,2008。頁133。
【2】依秀琴歌劇團官網宣傳:「《重臺夢迴》本劇取自古典名著【二度梅】,強調故事當中的『美覺』,因為『美』是夢幻之極,是理想之最,是無言的說服,是聽覺與視覺的感動!」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g/%E7%A7%80%E7%90%B4%E6%AD%8C%E5%8A%87%E5%9C%98-243012798259/posts/。瀏覽日期:2019/12/14。
【3】如在小說中,梅家遭到厄運是因受陳府牽連,梅良玉不敢表明身分,只為探明陳日升為人:『自己暗暗說道:「這是陳年伯家中,我爹爹因為他的事情,纔累及斬首行刑。不想,我今日又到他家中來了。如今時事,但不知他的心跡如何?且不說出真姓名,且自含糊,再作道理。」』見第十二回 「扮書僮暫時服役 扮書僮暗裡徨傷」。惜陰堂主人,《二度梅全傳》,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」。網址:https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chapter=642952。瀏覽日期:2019/12/10。
此外,在海南省瓊劇院演出的《二度梅》中,梅良玉是因怕待罪之身連累陳府一家,而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實身分。見「【瓊劇•梅開二度】全劇,劉秀蘭、吉勁旅主演。」網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Hsyz59ld7Q&t=6217s。瀏覽日期:2019/12/10。
【4】雖然此篇訪談主要從「幕表戲」和「活戲」角度來談如何再現「站頭」表演經典,但與此處所談經典「再現」或「新詮」的概念頗為相同。見〈2019再現看家戲精華 淬鍊民間「活戲」傳統 打造「站頭」表演新典範〉,《PAR表演藝術》,第319期。2019年7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