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來決定生存者?《地球自衛隊》ABC

誰來決定生存者?《地球自衛隊》ABC

誰來決定生存者?《地球自衛隊》ABC

  • 2019-07-24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 柯香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演出團隊:楊景翔演劇團

觀演時間:2019年 6月 29日 (六) 19:30

觀演作品:科幻喜劇-方舟二部曲《地球自衛隊》

觀演地點: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

劇照提供:楊景翔演劇團 提供

 

 

「真正的科幻從來就不是聚焦在科技上,而是回到人的自我:人要往哪裡去?」

《地球自衛隊》是楊景翔演劇團方舟系列的第二部曲,為《前進吧!方舟》首部曲之前傳。故事將時間往前推回到地球末日世代,透過未來現實世界與遊戲虛擬時空錯置模式,思辯人類與地球的關係,而身為地球的一分子,人類究竟該如何做出選擇?

本劇將時間設定為西元2117年,地球已被150億的人口所佔據,地球生態環境岌岌可危,而勞動力工作在逐漸被AI取代後,人們可以依靠政府所提供的「全民瘋電玩,打game換現金」方案,過著幸福的生活。看似「幸福世代」的背後,所付出的代價是人類對於自我價值的迷惘,正如小希所說的「我應該要是個有用的人,但我卻沒做過打電動以外的事,我不能就只有這樣!」何以當人類終於抵達烏托邦世界的同時,卻反而掉入了另一個漩渦,人類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究竟為何呢?當SDCT成為絕症侵蝕著人類大腦時,人類又要如何自救呢?仰賴地球物質維生的人類,「拯救地球」這個偉大的目標,是否透過呼喊「地球,地球我愛你」的口號就可以達成呢?在方舟來臨之際,人類要如何選擇一個雙贏的局面?

 

「人是作為神的玩具而被創造出來的,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這個角色。……怎樣才是正確的生活人應該遊戲。」柏拉圖《對話錄・法律篇》

本劇名為「科幻喜劇」,即說明演述形式所包含的兩個主要元素,以喜劇方式探索人類身處未來科幻世界的困境,重新思考人類未來的定位價值。巧妙的是這個虛擬時空亦並非單就未來世界而言,而是架構在「未來世界中的遊戲場域」。「地球自衛隊」是與公司同名,一款以毀滅人類為主題的遊戲,然而虛擬遊戲竟然掌控著真實人類的生命,主宰著地球的存亡。遊戲場域的設定,其實是人類對於網路虛擬世界的反動,在「真/假」已然無法分辨的網路世界裡,究竟什麼才是真實的?什麼才是正確的?早已無法眼見為憑。因此,當AI克勞德與叡叡的感情在現實中無法獲得圓滿時,卻可以遁入遊戲中找到相愛的理由。人類未來的現實世界早已被虛擬空間所取代,現實中所不敢行動的,都在漫無邊際的虛擬世界裡被完成了,所以阿凱不僅是遊戲中毀滅人類的執行者,更是現實中地球保衛隊的領航者,那無法辨認的「真/假」界限,已被消弭殆盡。網路虛擬時空不僅是現實科技狂飆下的推進,亦是人類自我安身的失落與徬徨。

在科幻元素前提下,劇情設定了多元議題,包括地球生態環境(人類對生態破壞)、AI科技發展(逐漸取代人類)、人類自我價值(小希生命價值探索)、人性殺戮本質(遊戲中毀滅人類方案)、人類情愛意識(AI與人類間之情愛,克勞德與叡叡,湯金成與前女友)等,例如:如何快速毀滅人類以保存地球孱弱的生命,透過遊戲中所提出的各式方案,嘲弄了人類可笑的行為,如「調降安全坐倚系數」、「在非洲推行極限瘦身法」、「用鼻孔喝汽水」等,明明是可笑的方案,卻能毀滅五百甚至十萬的人類。在喜劇糖衣裹包下,嘗試堆疊起對社會各種失序行為的嘲弄。可惜的是在眾多議題之下,並未能深入探索,往往在觸及後便無疾而終。雖然劇情以反思人類與地球的存亡關係為主,但議題的過度填塞,無法有效度的集中,反而淡化了喜劇的後勁,尤其最終結局,一改去年高雄演出版本,讓原本由觀眾所參與決定的選項,從AB變成了ABC三個選項。在刻意模糊選項,以及疏離引導下,都指向了臺北場次的目標早已轉換,企圖抽離原始所設定的議題「地球與人類的生存之戰」,一步步操作觀眾投下C選票,開展另一個延伸主題「選擇困境」,即使編劇自言深受去年公投選舉影響而特別重新設計,其結合時事之用心可見,但若操作不慎,反而容易讓劇作軸心偏離而失焦。

整體舞臺空間,透過圓形穹頂外圈,以及左右兩側的電子螢幕,營造科幻場景時空。螢幕不時閃爍著語詞,不僅讓劇情明晰,遊戲登入時的「Yes」或「No」,更象徵了游移不定的選擇人生。演員刻意的肢體動作,誇張的笑鬧聲調,反覆的行為節奏,讓觀眾笑聲不斷,娛樂性十足,如叡叡聽到克勞德的咒罵,便會不自覺的嬌嗔,或退場前的固定招牌動作。此外,套上安全帽進行遊戲登入,或腳踩著平衡車登臺亮相,這些源自於日常生活的物件,都讓舞臺在現實與虛擬時空移動之下,增添更多的趣味。喜劇定調,為的是讓嚴肅議題更能彰顯,然而情緒的延展不足,時而阻礙了劇情發散,更導致了議題的虛化。

 

「選擇代表我們還保有自由,抵達終點前人類必須要繼續選擇。」

「選擇」是本劇預設的另一個核心,由觀眾決定地球的未來。毀滅人類確實可以使地球重生,但究竟應該要保護人類,還是讓遊戲來毀滅人類呢?選擇就像是一把雙面刃,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呢?

開演前,服務臺特別發給每位觀眾一枚圓幣,並指示觀眾前往入口兩旁的投票處進行投票,投票處總共有三個投票箱,選項A「您是否同意在不修改人類生活模式之前提之下,開始尋找地球其他資源,直至找到新能源之方案?」簡而言之「維持現狀,讓地球慢慢死去」;選項B「您是否同意在地球能源不敷使用之情況下,不採取對人類生存之積極處置,亦即贊成進化論並兼顧人類尊嚴?」意思為「毀滅人類,讓地球得以重生」;選項C「無我沒意見—隨便—都可以」,當日觀賞場次(6/29晚上),最後以C選項勝出(包括投下C選項及未投票者)。【1】確定C選項後,演員直接表明演出已結束,觀眾可以離場,並推出衣架,現場換裝,當下觀眾如墜雲霧,摸不著頭緒,感受的是「怎麼這樣就結束了」,以為這是否為演出的一部分。之後五位演員開始陳述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感想,包括如何成為劇場的一分子、對於當下時事的感想(反送中)等,此時背景音樂「Why Nobody Flights」緩緩響起了。面對突如其來的收束,讓人不禁猜想這段鋪陳究竟為何?是否別有深意在其中?還是單純因為「無意見」勝出而結束演出了?王威智去年觀賞演出時便提到:「後設些來談,不若應用或即興劇場,本劇不會出現第三條路線。演員只會在編劇給定的兩條發展去呈現敘事的終末。」【2】今年重新演繹,特別規劃另一條C路線,並同時對AB選項進行文字修改,導演亦表明是針對去年九合一公投所進行的更動,「如果公報中的選項都不是我想要的選項,我究竟要不要去投票?或許不投票和投廢票都是一種表達,但是最後勝出的選項是否完全是違反社會最大的利益呢?」【3】難道地球與人類只有一方能生存嗎?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嗎?C選項的出現,表徵的不單是多一個選項的功用,而是在面對選擇困境的當下,迎面而來的巨大衝擊是無法改變的生活難題。

沒有一個選項可以滿足所有人的期待,當人類馳騁著無限的想像空間,替地球打造未來的樣貌時,在驚懼恐慌之餘,在方舟尚未降落之際,人類手中所緊握的代幣,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為地球的未來發聲?還是在遊戲登出之後,人類對於地球的未來其實也毫無選擇。
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【1】關於2019年臺北場次的演出結局,共四場次,依據黃馨儀:〈關於作為人類的選擇《地球自衛隊》〉,發表於「表演藝術評論台」,文中提到:「台北場則出現兩場A結局、一場B結局,以及最後筆者所觀看唯一的C結局場次。」(6/30下午場次)(https://pareviews.ncafroc.org.tw/?p=35921)然而就筆者所觀看場次為6/29晚上,結局為   C,與其統計有所不同。

【2】王威智:〈身為人類,我很抱歉《地球自衛隊》〉,「表演藝術評論台」2018年5月7日。(https://pareviews.ncafroc.org.tw/?p=29400

【3】「地球委員會選舉公報」,陳仕瑛「導演理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