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像與距離《我和我的貓奴》

想像與距離《我和我的貓奴》

想像與距離《我和我的貓奴》

  • 2019-07-03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 楊儒强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働故事劇團

觀演時間:2019年06月01日(六)15:00

觀演作品:《我和我的貓奴》

觀演地點: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驗劇場(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)

劇照提供:陳又維攝影 / 働故事劇團提供  

 

改編自2005年美國劇作家Kenny Finkle在外百老匯(Off-Broadway)發表的作品《Indoor/Outdoor》,働故事劇團演製的《我和我的貓奴》帶領觀眾一窺如戀人同居般的人與貓的生活。母貓曼曼(陳敬萱飾)為觀眾拉開自己生命旅途的各處風景,從動物之家被阿仁(胡大器飾)收養,和獸醫診所的寵物諮商師麗莉(彭若萱飾)相知,到遇見野貓國榮(王捷仟飾)與之流浪後返家。我們看到了家貓轉變成野貓,最後回家的過程。家貓階段的溫柔俏皮、遇見知音時的激動可愛、流浪時對未知的期待,《我和我的貓奴》藉貓的行動經歷了一回城市裡人類情感關係的消長。當曼曼發現阿仁有些地方自己越來越不能接受時,當曼曼生氣而阿仁不能理解時,當曼曼和麗莉傾訴而獲得情緒釋放時,當曼曼決定隨著野貓國榮離家流浪時,當曼曼決定回到阿仁身邊時……,種種的生命選擇讓曼曼(貓)和阿仁(人)處於一種情侶同居的階段。這是《我和我的貓奴》最有趣的地方,將貓擬人。

 

貓和其他寵物不同,貓有幾個屬於自身的特殊屬性。自律、高冷、獨立。這些貓特有的屬性,可以對應人類生活裡,在戀愛中的某一種女性。她們擁有強大的思考和社會生存能力,她們不一定要依賴另一個人才得以生存。她們不想為人生留下遺憾。因此,母貓曼曼,一隻沒有經歷過太多風浪的家貓渴望在安穩中尋求刺激。未知的世界總是在日日窗前,夜夜月下的貓腦裡迸出各種新奇的火花。那個世界充滿神秘、擁有探險、刺激萬分。於是,給她一個理由,她就能拋棄現有的一切選擇對未知生活的流浪與探索。然而,當未知的世界從自己日日的想像中浮現在眼前時,她終究發現想像與現實的不同。苛刻的流浪生活讓她自省,她發現燈火闌珊處的那個平凡如此美好。倘若曼曼不是一隻母貓,觀眾的眼前就是一位對情感和生活充滿渴望的女子,她在一段情感關係中對伴侶逐漸無法忍受,決定離開嘗試與另一個想像中完美的伴侶走向未來時,又發現想像終究只是想像,過去的美好卻是扎實存在的現實。

 

情感裡的勇氣可以培養,可以醞釀。但情感裡的決定,卻往往需要一個使人衝動的契機。《我和我的貓奴》中,曼曼這隻母貓除了和觀眾分享她的經歷之外,還扮演著使人衝動的紅娘角色。麗莉和阿仁的修成正果,都要感謝曼曼的穿針引線。寵物諮商師麗莉有一點神經質,打扮相對搶眼,對阿仁的喜愛藏在滿是肢體語言的外表下。她先是扮演曼曼和阿仁之間的溝通橋樑,而後成為和阿仁對望的橋的彼端。她和曼曼的角色定位互換,走上情感鋪起的橋,走向阿仁。故事在貓和人的轉換中非常細膩。胡大器對阿仁的詮釋,就像阿仁活在你我身邊一樣。一個樸實認真的男性,不擅長語言表達的男性,願意給予真愛的男性,角色立體又飽滿。彭若萱對麗莉的刻畫,讓嬌羞遠離做作,女性特有的絲狀情感綿密又細柔。觀眾會喜愛這個角色,就如同她的職業寵物諮商師一樣,她神祕又迷人。王捷仟的亮眼外型,讓流浪貓國榮存有極高的性吸引力。比較可惜的是戲中的角色份量讓流浪貓國榮略帶功能性,沒有過多的空間敘述他的生命歷程。

 

全劇最吃重的角色份量,落在飾演母貓曼曼的陳敬萱身上。一旦曼曼過度詮釋,太動物化或者太不動物化,曼曼的表演就會讓作品的定位和觀演的年齡層有所不同。不過,陳敬萱的表演除了在人和貓之間取得平衡外,她幾乎征服了所有在場的觀眾。仔細梳理她的表演邏輯,我們可能可以這麼想:「演員的表演滿足了觀眾對貓的想像」。當貓可以開口說話的時候,牠說什麼?貓怎麼表達情緒和情慾?貓眼中的世界和人類究竟為何?而我們如何面對想像呢?《我和我的貓奴》這個作品確實繞著「想像」展開。想像,是演員的創作核心。陳敬萱和王捷仟滿足了觀眾對家貓與流浪貓的想像,找到人和動物相處時的對應。胡大器和彭若萱滿足了觀眾對男女情感變遷的想像,找到人與人之間共處時的投射。劇場的魔幻寫實於此發生,觀眾曾經想像過的世界,在舞臺上被發生。因此,觀眾獲得滿足,甚至獲得思考。關於平凡和刺激、關於已知和未知、關於給予和獲得、關於愛和被愛。

 

一個作品能引發的思考有很多的可能性。《我和我的貓奴》用城市生活中貓的視角,帶領觀眾看見、解讀、討論愛與被愛的關係。藉由想像的滿足,探索情感關係之間的距離。最終,使人相信愛的能量。當人存有選擇的時候,我們會願意給未知一個機會,還是和眼前的人共度平凡?我們怕不怕後悔?我們對遺憾的恐懼指數有多高?曼曼的生命故事沒有遺憾,她有過探索未來放棄安穩的冒險與荒唐。但她是幸運的,在故事的尾端,她仍被真愛(阿仁)接受了。彷彿阿仁是這個情感關係中的圓心,曼曼是半徑時長時短,在圓周上奔跑的一個點。兩者曾經非常靠近,直到曼曼選擇拉開距離,增加與圓心之間半徑的長度,距離永遠站在圓心處的阿仁越來越遠。不過,圓心始終是圓心。阿仁不移不動,不論曼曼的半徑拉得多長,他依舊是曼曼世界裡,每一個圓的圓心,等候曼曼縮短與自己之間半徑的距離。最後,曼曼離世前回望,她的世界就是一個以阿仁為圓心的,大小不一的同心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