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幻帥勁、巧手翻轉的《鞍馬天狗》

奇幻帥勁、巧手翻轉的《鞍馬天狗》

奇幻帥勁、巧手翻轉的《鞍馬天狗》

  • 2020-02-21

中華戲劇學會專欄藝評人:沈惠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演出團隊:奇巧劇團

觀演時間:2019年12月15日(日)14:30

觀演作品:《鞍馬天狗》

觀演地點: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

劇照提供: 莊馥如攝影 / 奇巧劇團提供

 

 

歌仔戲「胡撇仔戲」一直是民間歌仔戲很受歡迎的表演類型,雖然它是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下的產物,但是因加入西洋樂器及流行歌曲演奏、劇目新編武俠奇情等內容、後延伸出新舊文化與多元劇種融合的戲劇類型,因而受到大眾歡迎。

近年來,除了傳統歌仔  戲劇團在外台的演出外,一些新興的劇團如金枝演社、春風歌劇團都有許多精彩、新編的胡撇仔戲,其中奇巧劇團更將「奇巧胡撇仔劇場」規劃成創作系列,而《鞍馬天狗》即是繼一號作品《Roseman玫瑰俠》之後的二號作品。無論是脫胎自已有的胡撇仔戲《大盜玫瑰賊》或是《鞍馬天狗》,這兩部新編之作都跳脫了原有的表演及故事,成就了屬於奇巧風格的胡撇仔戲。

 

甚麼是「奇巧風格」呢?就是結合歌仔戲、豫劇、現代劇場、日本寶塚風的跨界美學。由於奇巧靈魂人物劉建華、劉建幗的出身背景及學養,讓她們編、導、演搭配得宜,建華出色的外表及劇藝,近似寶塚歌舞秀中的「男役」,培養了一大票粉絲,有利於寶塚風格歌舞劇的呈現與行銷策略,因而每一齣胡撇仔戲結尾都會加演一段歌舞秀,盡情展現演員的魅力;而劉建幗則以其古靈精怪的編導才華,對原有的劇目進行改造,成就了截然不同劇作。

奇幻帥勁、巧手翻轉的《鞍馬天狗》
莊馥如攝影 / 奇巧劇團提供

天狗是日本傳說中的深山妖怪,此傳說後來與宗教結合,其中傳說最盛的就是京都鞍馬寺。1924年小說家大佛次郎發表了《鞍馬天狗》小說,大受讀者歡迎,他以歷史為題材,塑造了一個與書名同名的主角,是個匿名的討幕派忍隱武士,因內心仇視幕府的霸權,遂以蒙面之姿行俠仗義,專門對抗幕府新選組的暴力份子。鞍馬天狗武術高強,可以飛天遁地,令讀者著迷不已,於是以同樣的腳色、不同的故事連載了三十五年之久,並被改編成無數的電視、電影,然而劉建幗改編後的情節與原著已然不同,不過由於戲劇顧問的提醒,作為胡撇仔戲,不要迴避皇民化的歷史,因此劉建幗維持了故事的情境,虛構一個脫胎自原著中日本幕府的「軍府」,還有一個欲報仇復國的玉沙國,以玉沙國的攘夷志士,與新政權軍府所屬單位新玄組對抗之爭,埋下借古喻今的伏筆。

 

「山青青,路迢迢,山林之中有天狗,鼻高高,面笑笑,不知是神還是妖。走失的人你別哭,是天狗將他來帶走,走失的人在雲霄,是天狗將他來帶走。」故事在稚嫩童音唱著歌謠的主旋律下展開,編劇採取的是懸疑的手法,主角宗房(李佩穎飾)執行祕密任務時被新玄組組員追殺至鞍馬山,遇見傳聞中的神妖天狗(劉建華飾)。正當我們認為神妖是個幫助宗房的隱士俠客時,卻又發現他未必是真實的存在。這裡帶有一點魔幻寫實的味道,但過於虛幻的情境不利於說服觀眾入戲,於是藉由僧人這個腳色的穿針引線,故事倒敘了宗房的過往,宗房與雪子皆因親人慘亡決定反抗軍府,宗房藉由妹妹口中所說的天狗神話,與妹妹慘死的悲痛記憶,在宛如妹妹形象重現的復仇少年阿鼓的激勵之下,幻化成行俠仗義的英雄鞍馬天狗;鞍馬天狗與宗房,彷彿雙重人格或內心影子般存在,劉建幗說:「在文本中,有著隱喻跟人性在絕望中的心理變形,但我的作品不想給觀眾太大的壓力與負擔,向來是隨緣。可以品味裡面動人的情感跟與意涵,也可以單純只是想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。」這是出於劇本編創者的自信,然而若要吹毛求疵找尋情節的罅隙,又難免出現過於一廂情願的「理所當然」,當華麗的歌舞秀響起,心中卻仍有一絲迷茫。

 

不過,屬於奇巧的胡撇仔劇場不會讓觀眾失望,那不容小覷的表演形式,撐起了華麗多元的奇巧風貌。由於混合了跨劇種的元素,在技術協調上必須花費很大的功夫,除了已然駕輕就熟的豫劇、歌仔戲唱腔轉換外,像日本的殺陣劍術與戲曲身段的統合、日式樂器與戲曲文武場的融入、吊鋼絲的大型排場、運用多媒體的舞台設計和裝置,與寶塚式的歌舞演出,都讓觀眾目不暇給。記得在邀請建幗編導講座時,曾與她聊及此劇的幕後製作,她一再強調進入大劇場十分複雜,有太多的困難必須克服,也擔心有所閃失;當一齣豪華炫目的戲劇呈現在觀眾面前時,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值得喝采!

奇幻帥勁、巧手翻轉的《鞍馬天狗》
莊馥如攝影 / 奇巧劇團提供

《鞍馬天狗》由於背負著日治皇民化時期胡撇仔劇作的身影,且故事也充滿濃濃的幕府風,因此在服裝設計上勢必傾向日式武俠風格。當年胡撇仔戲演出時,主角平時依書生打扮,直至劫富濟貧時才換上日式服飾,並且蒙面、唱流行歌曲。此劇的服裝設計李育昇,則以紅、黑為主色調來設計,紅色代表血殺、黑色代表魔法,新玄組土方三郎等人是俐落的改良軍裝、長靴搭配武士刀,僧人是具浪人風的神祕感裝扮,而宗房、桂初陽、雪子等則是動漫電玩風的俠士裝束,非常吸睛,也凸顯人物的俊俏感,唯獨神妖天狗的服飾過於複雜,羽毛裝飾太多,顯得過於媚態,減低了帥度,不過在歌舞秀出場時,彌補了一切,觀眾充分沉浸在帥勁的旋律與歌舞之中,完成了屬於奇巧風格的胡撇仔劇場。

 

奇巧劇團的作品(或者說劉建幗的創作),常從經典劇作加以顛覆、延伸,且具有狂想式的巧妙(如《蝴.蝶.效.應》之於梁祝故事、《波麗士灰闌記》之於《高加索灰闌記》等),甚至一心戲劇團的《Mackie踹共沒?!》、台灣豫劇團的《蘭若寺》,都可看到劉建幗翻轉傳統、融合現代的功力,《鞍馬天狗》的推出,雖是成功的引起了話題,也讓奇巧劇團從中小型劇場到大劇場站穩了腳步,但請容許我們寄予更高的期待,因為它是有潛力讓傳統戲曲從編創角度走出既有框架、開發出新形態表演藝術的團隊。